中國澳門8月14日電-為讓市民更了解澳門的城市規劃發展及探討城規會剛公佈的下環區治水系統報告,以應對颱風季的水患災害。澳門學人發展協會在8月10日假澳門水坑尾街驛站舉辦了「澳門城市規劃的現在和走向——從治水角度談起」沙龍講座。請來曾任都市更新委員會委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先生與本會會員及本澳市民交流學習。林先生曾任澳門日報經濟版記者及編輯,負責經濟範疇的採訪和評論工作。及後轉職立法議員辦事處任職議員助理,負責協助議員議政工作及跟進巿民求助個案。期間,更同時兼任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中區委員及議政團體負責人之一,長期就社會問題和政府政策作出研究和提出意見。
講座上林宇滔先生鉅細無遺地講解造成近年水患嚴重的原因。除了風暴潮和天文潮的外在原因外,排水口被潮汐擋住以致雨水無法排出和海水倒灌也是很重要的基本性原因。
他又對比了一百年前尚未填海的澳門地圖和現在的澳門地圖。發現了現在有水浸問題的地方,主要都是填海用地。這與近百年來不時的無高度標準規範的填海有關。他表述以前的填海技術參差不齊,造成沿海的填海地比較低,加上沒有完善的去水系統而造成不時水浸影響。他認為現階段最重要就是做好泵房設置及防水閘的工程,以抵擋超強颱風及風暴潮的到來。
在城市規劃上,他教導學員應了解本澳的人口趨勢,從而計劃及準備市民所需。這才可做好長效的城劃工作。更以本澳近三十年的出生率舉例,示意應以科學方法分析出生率以滿足居民所需之學位、房屋、就業及公共設施等需求。建議政府當局應多根據人口出生情況準備居民之衣、食、住、行所需。
席間,林先生也分享了過去十多年從事社區工作跟進的個案。當中包括很多社會重大議題,如早前政府倡議的取消街影法案、善豐花園結構安全問題、青洲山整治及規劃問題等城規議題。並以其獨到見解與學員分析。他深度的討論社會根本問題及分析政府政策盲點引起了學員們對澳門的城市規劃及治水問題的興趣。講座期間學員們提問踴躍,互動頻繁。可見大家都相當關心澳門的城市規劃;學員們希望日後有多些交流機會以更了解澳門現時的其他狀況。
出席此次沙龍的成員分別有:澳門學人發展協高明會長、陳青飛副會長、霍可欣理事長、駱慧貞秘書長、勞永聰副理事長、黃嘉儀副理事長以及一眾協會會員及澳門各界菁英。
學人沙龍是澳門學人發展協會的常規活動,以特定主題,集中討論專項內容,透過主講者和主持的帶領,啟迪與會者產生思想交流碰撞。期望參加者從點、線、面至三維空間深入思考,以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個人素質、拓寬視野。沙龍特點,以營造自由開放的氛圍,鼓勵學術爭鳴、活躍學術思想,弘揚敢於質疑、勇於創新、大膽探索的精神,培養個人學術思想、闡述個人理論觀點能力,以及激發個人學術靈感提供一個寬鬆、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藉此,充分發揮學術交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