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人發展協會主辦的“ 解構金蛋——澳門旅遊業的契機與難題”沙龍活動,於2016年1月22日(星期五)下午7時30分在澳門廣場七樓順利舉行。澳門資深文化評論人李展鵬先生蒞臨沙龍,就澳門旅遊業在回歸後經濟騰飛時期的成果及遇到的瓶頸;澳門如何發展文化旅遊,以成為澳門新的旅遊標識;面對經濟調整新常態及承載力飽和情況之下,澳門旅遊如何突破現有的瓶頸,實現質量提升等三個方面內容進行了深入分享及探討。澳門學人發展協會理事長高明、監事長張異和、常務副理事長梁君傑等25名會員朋友,在嚴寒的天氣下出席本次沙龍。沙龍由梁明輝先生主持。

協會理事長高明(左)向沙龍嘉賓李展鵬先生(右)致送紀念品。

出席沙龍的嘉賓及會員朋友們合照留念。

沙龍主持人梁明輝主持沙龍。
李展鵬先生在沙龍中,通過回顧澳門城區過往的歷史、文化內涵及人文精神,帶出澳門旅遊的核心價值,正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及商貿交流共融的歷史,並通過歷史建築、閒適和諧的人文精神,以及中西文化結合的風俗留存下來,這正是為何世界各地美譽澳門為澳門“東方蒙地卡羅”旅遊之城的重要原因。澳門回歸以來,乘著博彩業的騰飛以及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東風、國內開放自遊行的政策、金光大道金碧輝煌的酒店娛樂設施的不斷開展等因素,的確令旅客人數及旅遊相關行業收益大幅增長,但是,城市承載能力的飽和,令澳門旅遊的”可逛性”及休閒性降低;歷史城區雖在,但懂得”說澳門故事”、推廣澳門人文歷史的人士較少,令旅客較少看到澳門深厚歷史文化的一面;旅客的結構及來澳目的均以短線遊、購物遊、博彩旅遊為主,相關商業配套活動偏向於購物娛樂方面,加上景點遊客數量分佈失衡,使本地文化得不到充分展示。這些因素都導致旅客留澳時間短、回頭客比例不高、旅遊印象仍以博彩旅遊為主。加上澳門城市交通擁擠、旅遊配套設施不足、多元客流不足、旅遊服務質素有待提升等問題,令澳門在邁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路途上出現了發展的瓶頸。

李展鵬先生就本澳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前景進行分享。
李展鵬先生在沙龍中表示,每年二千八百多萬旅客到來澳門,除了考驗澳門旅遊的承載能力外,也令本地居民的生活,包括交通、城市景觀、生活空間受到影響;澳門獨有的生活質感,包括休閒、中西文化交融、友善和諧等元素,在現有高速發展的階段受到挑戰;外地商業品牌進駐,對本地文化產業傳承帶來挑戰;高速發展下澳門的城市文化及品味、天際線、生活空間、古跡等如何傳承下去,平衡發展及保育因素,也是澳門城市文化形象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城市景觀歷史文化特色漸失,過度的城市化建築與周邊歷史建築缺乏融合感,也減弱了澳門原有的城市特色。如何維護澳門的文化形象及人文特色,是澳門旅遊元素高質化、多元化必須解決的一大議題。
對於如何在澳門經濟新常態之下,優化澳門旅遊結構,李展鵬先生認為,首先要以維護好澳門原有的歷史景觀及人文文化作為首要的任務,以保持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文融的歷史氛圍及融和寬厚的人文環境的招牌特色,尤其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適切維護與澳門歷史城區整體適切的建築景觀、景觀線及日照線維護等因素。其次,重視文化保育及本地文化的教育、認識和推廣,令每一位市民都明白到澳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才能為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注入想像力。第三,需要評估澳門的旅遊承載能力,在爭取旅客的策略上,由重視數量變為重視質量,在旅遊配套上重建”可逛性”及休閒性,令旅遊注重澳門的人文風情,吸引更多回頭客,使澳門的文化旅遊產業成為澳門旅遊發展新的發展動力;第四,他認為澳門應由過去偏重購物旅遊及地產行業,轉為支持多元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他建議社會應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及培養、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的專才,為其發展提供支援;為文化創意氛圍的形成多下功夫創造條件,才能使文化創意產業走出新天。最後,李展鵬先生也希望政府可以優化與市民共謀城市發展的機制,在發展的過程中,重視城市權,維護及優化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間、景觀維護及承傳等,同時也令澳門旅遊的基本–中西文化交融特色得以更好發展。

協會理事長高明(右)與監事長張異和(左)在沙龍上。

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梁君傑出席沙龍。
李展鵬先生隨後與參加者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澳門文化事業推廣、澳門在一帶一路上的發展角色等進行了交流,沙龍在坦承友好的氣氛中完滿結束。出席本次沙龍的協會領導成員還包括:副理事長翟舒、秘書長梁祺健等。在此感謝創新科技中心為本次沙龍提供場地支持。

參加者就文化旅遊發展提問。

參加者就文化旅遊發展提問。

參加者就文化旅遊發展提問。

沙龍會場一覽。

沙龍會場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