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人理事長、博士翻譯總經理高明先生接受澳門日報專訪翻譯軟件創業事宜,並於2015年11月30日A10版刊出。
澳門日報報導連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5-11/30/content_1048620.htm
澳門日報報導文章:
借中葡平台 翻譯軟件創業
澳門定位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中葡翻譯需求增加,博士翻譯有限總經理高明一一年成立公司後,着手電腦輔助翻譯業務,投入數十萬元研發“中葡資訊通”,希望輔助翻譯人員提高翻譯準確性及工作效率。現時使用該軟件仍以政府部門為主,私人企業用戶不多,反映企業在中葡平台上不算活躍,但仍有開發潛力。
六十萬條目常更新
高明並非土生土長澳門居民,○九年來澳從事中英翻譯工作,隨後就在澳門落地生根,一一年與朋友成立公司。高明表示,該公司主要包括傳統翻譯及電腦輔助翻譯兩大業務。前者為顧客提供文件翻譯服務,後者研究電腦軟件,為翻譯人員提供翻譯用詞輔助。
據多年從事翻譯經驗,高明表示,翻譯質素主要視乎翻譯員專業水平,而一些專業名詞因欠缺統一性,成為翻譯員最頭痛的部分。舉例如“澳人治澳”,中文字面容易理解,要翻譯葡文,據他了解就有二十多種譯法,讓翻譯員最為困擾,影響工作效率。
有見及此,該公司成立不久便着手研究“中葡資訊通”電腦軟件,投資數十萬開發,希望透過電腦輔助翻譯,提升翻譯員翻譯效率及翻譯字詞的統一性。“中葡資訊通”最終於一二年推出。該軟件推出前,耗時六個月搜尋大量資訊,共有六十萬條目,時至今日仍然每周更新,加入最新的中葡翻譯公開資訊,讓翻譯人員參考。
付費軟件增精確度
該軟件為付費使用軟件,按照目前的統計數據,政府部門是最大的用戶群,反映政府部門對中葡翻譯需求仍大。私人企業用戶群仍佔少數,即使近年政府推動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私人企業使用量仍未見明顯增加,反映民間在中葡交流平台上不算活躍,仍有深化空間。軟件推出至今仍未回本,按照現時使用量及增長情況,估計仍要一至兩年才能回本。
他認為,民間中葡雙語翻譯服務需求不大,與中葡雙語翻譯人才不足有關。供應少,加上政府部門翻譯人員薪酬高,拉高私人市場中葡雙語翻譯人才薪酬,企業計算成本效益,未必願意每月支付三萬元聘請中葡雙語翻譯人才。目前在中國與葡語國家有業務往來的企業,主要人員本身就精通中葡雙語,未必需要聘請翻譯。
“中葡資訊通”推出後,還研發中葡法律通、澳門姓名通、中英葡術語通等多個付費產品,以及免費提供服務的澳門地址翻譯工具。電腦輔助翻譯在全球屬於新興市場領域,但有助提升翻譯文件的精確度,並提升翻譯效率,對社會、經濟將來發展十分重要,相信這是長遠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