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人發展協會日前舉辦青年沙龍,以“澳門法律體系之發展與展望”為主題,探討澳門法律的發展變化。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澳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唐曉晴教授擔任沙龍主講嘉賓,該協會會員大會主席葛軍偉主持沙龍。
唐曉晴議員在沙龍上,以生動幽默、充滿哲理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澳門現行法律體系的歷史脈絡及中葡雙語共存這一特徵所形成的根源。他以“後殖民”的場景設定為基礎,認為澳門法律保留葡國法律傳統及中葡雙語體系運行方式,是回歸前葡國的政治意圖以及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所決定的。回歸後,葡國人在法律範疇內使用中葡雙語的意圖得以實現,並且在當時創設的制度在澳門得以沿用,但也產生了現有法律體系難以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的結果。他指出,有學者全盤否定葡文法律在澳門存在的必要性,這種論述亦值得商榷。他認為,回歸前的葡文法律體系始終是澳門現有法律難以迴避的基礎,中葡雙語在一定程度上對澳門來説也是一種優勢,當前要做的是應依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發展適合本澳情況及現代化的法律及法學研究體系。另外,他也承認,現有的司法人才素質需要改善及提高,建議改變現時被視為科舉式的考核方式,建立澳門統一司法考試制度,以此作為進入司法範疇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流,完善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其他法律從業人員(包括行政法律人員、公證員等)的培訓機制,以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令他們充分把握及熟悉澳門司法系統的運作,從而提升法律質素,為澳門法制建設奠定新的基礎。他強調建立澳門統一司法考試制度不可一蹴而就,社會各界達成共識是成功建立該制度的基礎,希望澳門法律界繼續深入探討,促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它的重要性,進而共同推動制度的確立。
在沙龍活動中,與會青年踴躍提問,與唐議員互動交流,共同探討了兩岸四地建立統一的合同規範與商事仲裁規則的可行性和主要障礙、葡文應用在澳門發展的未來趨勢、制定動物保護法的趨勢與阻礙等其他話題。
協會理事長高明,監事長張異和,副理事長湯榮柏、何家政、何樂心,秘書長梁祺健,財務委員會副主任竇清等近三十名會員和本澳青年參加了本次活動。與者會表示,參加本次沙龍獲益良多,通過唐議員的精彩解說,大家對本澳現有法律體系形成的歷史有了更清晰的瞭解,對澳門法律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本次活動由澳門創新科技中心提供場地支持。